close

最近有家長因為得知阿果校外的表現及事蹟(比賽常得獎)(小朋友間也會傳),紛紛開始動起來,也把孩子們送來參賽想要拼輸贏?

甚至得知他在學樂高機器人,也要孩子去學程式設計?而且是從無到有直接飛躍學習EV3機器人?

說是幾個家長自己請了老師,來教從未學習過樂高機器人的孩子們EV3機器人之外,還誇下海口說3個多月後就要去參賽?

我們雖然也要去參加WRO奧林匹亞機器人大賽,但卻是Wedo組,EV3機器人阿果預計要到今年八、九月才會開始學習。要參賽也是再半年、一年以後的事情了。

其實阿果從5歲半就開始學習樂高動力機械課。當時教室還因為他年紀太小而拒絕讓他學習,後來禁不住媽媽的說詞(?)勉強同意後,果然也一如老師預料的那般學不太好。

動手拆拔最小塊的樂高積木對年幼的孩子特別辛苦,手指頭還沒有足夠的力氣或敏銳度可以順利拆拔,常常還需要老師、父母的幫助才行。

後來小子放棄正是因為手指頭太痛了,媽媽拗不過他的請求及眼淚攻勢只好答應了。

 

後來因此暫停了一年,直到七歲多才又開始換間教室學習Wedo程式設計。

表面上看來,其他家長只看到他在7~8歲的年紀竟已開始學寫程式這樣的表象,

可是真正的事實是,阿果從5歲半已開始學習動力機械課一年、7歲多又學習Wedo程式設計課一年,到現在已學習了將近兩年的時間。

而且預計在今年八、九月就會進階到EV3機器人,這也正是教室老師和我們父母親樂於看到的情況---打好基礎的孩子,一路順順的學上去。

 

反觀我認識的家長們,在得知阿果已會寫程式還要去比賽後,竟然直接聘請老師來教毫無基礎於經驗的孩子學習EV3?還打算三個多月後也要去參賽?

我聽到時瞬間傻眼...

還去問了教室說,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?!

事實上連教室老師都很驚訝,他們也幾乎沒有遇過這樣的例子...

所以我很想嘆氣。

 

每次有家長來詢問我要不要讓孩子學習樂高機器人,我都會抱持著「很好呀,孩子學這個很棒」的態度來回應他們。

但是,我會加上但書,我會請家長們耐著性子,讓孩子先學習動力機械至少一年後,再進階到Wedo程式設計→Ev3機器人...etc.

 

這是從以前教室的官網上抓下來的介紹:

《動力機械》

包含結構與力、齒輪、輪軸、滑輪、槓桿和動力等學習領域,結合生活實例、發揮創意組裝。

藉由實際動手操作,自然而然學會扭力、齒輪比、槓桿原理、力的傳遞等…

再等過積木組裝,學習立體性結構、測試可行方案、嘗試並修正模型的錯誤,從中增強觀察和實作的技巧及判斷能力。 

之所以必須先學習動力機械課,是因為要先讓孩子懂得如何使用馬達帶動輪軸、滑輪,甚至利用動力等機構方面的原理,好讓積木順利運轉,甚至動起來。

而Wedo或是更高階的EV3機器人,只是多加了模組化程式設計學習,來驅動做好的樂高積木/機器人罷了。

 

EV3的零件箱,是Wedo和動力機械的兩倍之外,零件更多、更複雜。

而且每個階段所使用的零件箱都不同,我們甚至已買了兩箱...

光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善用這些個別零件來組裝就是件難事,讓孩子了解程式架構也是另一種難題,

所以即使我本身是資管系畢業,溫尪是機械系畢業,

我們還是決定送去給專業的教室學習還比較省心&放心。

 

殊不論孩子本身的資質(阿果對機器人特別有資質),這一切的學習都需要時間,好讓孩子吸收、內化,絕非表面上的只學幾個月就能夠上場出賽這麼簡單。

即便是家長們自行請老師來教EV3器人, 甚至協助孩子幫忙組裝,很多時候孩子也只是依樣畫葫蘆,沒有真正搞懂每一條程式的意義,甚至不見得有辦法自行變化、組裝。

再加上EV3機器人要加裝感應晶片,在比賽現場時可能會受到燈光,或者地板的影響,當機器人出現問題時,孩子們必須要自己有能力現場解決問題,甚至是重新編寫程式。

無論如何,我都建議要讓孩子長時間的學習、並打好基礎,

循序漸進的學習上去才是王道。

 

像溫尪本身是機械系,工作也是幫公司設計機械設備+寫程式,爸爸也是花了很多時間,在家和阿果講解輪軸運轉的原理、電的知識、機械構造等等,甚至他在學校上的科學社團,每晚睡前閱讀大量的課外書:百科全書或科學實驗書等等,都是在學習與累積相關知識,

我相信,就算再聰明的孩子要學習這些知識還是要花時間累積,才有辦法在日後需要時派上用場。

 

所以再想起這些家長,直接超前學習讓孩子從無到有飛躍到EV3機器人?

我只能說,這樣的家長真的母湯。

對我們來說,我們一直花時間紮實的栽培孩子,目的是為了訓練出真正的高手,以及將來對台灣社會有貢獻的人才。

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做做樣子,講的好像孩子這麼小就已會寫程式,開始要學EV3,都要去參加比賽了...???

當然,究竟他們能不能教育成功、比賽獲獎?我也不知道,也許人家可以,那我們就只能夠佩服。

其實我們教室的老師也很感興趣,也希望我再多分享家長們的動態,讓他們了解外面的做法。

但是對我們來說,

關於孩子的一切教育,並不是家長間互相比較來比較去的拼輸贏,

而是家長們需要去明白,究竟你想為孩子創造出怎樣的能力,並依照每個孩子的優缺點,加以調整改進,堅持到底如此而已。

 

我很遺憾很多都是想要來比輸贏,

而不是真心想要和我交流對孩子的教育理念。

也很遺憾他們只看到孩子的表面風光,

看不到我們父母親的用心及阿果的努力堅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ntis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