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總是會說自己喜歡吃食物的「原形」?
其實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?
那些標榜自己吃的很清淡很清淡,不鹹、不甜、不辣的人,究竟想要幹什麼?
是他們想要為出家修行前做準備嗎?!(師傅,阿彌陀佛)
人之所以為人,正因為我們人不適合吃食物的「原形」。
否則,我們就不會進化到如今這番境界後,美食林立,各式街頭料理、手搖飲料,異國餐廳...
可是卻還是有不少人,奇怪的不斷在高聲闊論說自己只喜歡吃食物的「原形」?
難道,敢情這些人,平時都吃生草?生肉?生海鮮嗎?
不然何謂食物的「原形」?!
我做的料理,向來只為「好吃」而已,不會因此而害怕要少加點調味料來降低什麼鬼味道。
調味料存在的原因,正因為不是所有的食物直接烹調起來都會很好吃。反而得加了某些調味料下去料理之後,才能襯托出其食物特有的美味。
我之所以研發《梅の醋》,也正是基於這番理念。
我絕不會在我的產品上,宣稱,它具有天然療效啊、它可以幫助減肥啊、它可以改善腸胃道功能等等~
但也有可能因為我從來不這麼的浮誇+亂說一通,
所以迄今還真的是沒有嚐過《梅の醋》味道的人,都沒有辦法想像出它的美味!以及它究竟能夠應用多廣!(也沒辦法吸引喜歡聽浮誇廣告的阿公阿嬤哈) 😅
《梅の醋》的材料很單純,
僅有「糯米醋」、「糖」及「紫蘇梅+話梅」。
而且我已經精算好一次所需要的釀製量,食材備齊後,都常只要一份到底這樣直接投入到日本的玻璃缸容器內釀製,不會再經由接觸其它的器材而導致有衛生安全的疑慮,也減少食安問題產生的機會。
我比任何人都重視食安問題,
所以我也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研發的《梅の醋》要符合同樣的高標準後,才准開賣。
因為這罐《梅の醋》,從頭到尾都是我一手包辦處理的,
所以我對它有很深厚的感情。
甚至連瓶貼、背貼,也是我親手設計的。
正前方的瓶貼,是一開始公司尚未成立前,請廠商幫忙設計的,不過仍是由我數十次審稿後+N次修改後才列印完成,
不過背貼就是100%由我親自操刀設計。
連送印刷廠印刷,我都為此跑了三趟不止~
背貼的規格,是有一定格式的。
所以我研究了數十家的背貼產品,甚至還去策進會上了商品條碼課程,
嚴嚴實實的坐在第一排認真的聽講了三個小時。
回來後再自己上線申請條碼、抓取圖檔,再放進Photoshop軟體編輯。
不過好笑的是,其實我根本不會用Photoshop軟體,因為我只自學了1.5小時而已。
剩下的都是硬著頭皮上,直接「實作」,現學現賣。
註:像是《梅果本舖》官網內的所有網頁、Logo都是我親手設計的。還有我自己的中英文名片也是。
目前雖然僅只賣出一百多瓶的《梅の醋》,不過幸好(感謝所有購買的朋友)得到的回饋99%都是正面的!
有的朋友是希望我可以再改良的更酸一點?!
可是其實我很怕酸,所以我根本沒有辦法喝市售的醋飲品,那味道既嗆人又可怕,感覺像是要把自己喝到胃穿孔似的?!
所以我特地選擇了這款日本的糯米醋當基底,是因為它夠溫和,而且味道淡雅不過重,
再加上適當的糖、和梅子調味,就釀出這一款人見人愛,老人小孩都很適合的《梅の醋》了。
//備註//
通常長輩和小朋友都會喜歡《梅の醋》的滋味,因為已經有許多媽媽跟我反應調了一小杯的《梅の醋》給小朋友喝完以後,還會吵著每天都要再喝一杯這麼誇張。
至於長輩的評語則是:用料實在,很好的一款梅醋。
溫和不過酸的醋更適合長輩和小朋友飲用。🍹
起初我的設計理念,只在於做出一罐做料理時好朋友-萬用醋,
無論是水果、沙拉,甚至是水餃沾醬,或是調成梅汁雞尾酒、梅汁氣泡水,通通都可以搖身一變,就能夠變化成各式各樣的飲品與食物,
讓用的人開心,吃的人也開心。
不過後來發現朋友們最愛拿它來「兌水」?!
反正忽略掉其實它最主要的功能,是用來沾「番茄」和「芭樂」吃的呢!🥗🍴
不過,也因為《梅の醋》是一款台灣人嚐過後應該都會喜歡的「台灣味」的梅醋醬,
所以我才會把《梅の醋》的英文命名成"Plum Sauce"。
除了簡短有力外,還希望讓外國人一看到,就能夠立即明白它的產品定位。
只是說,我是個拙劣的推銷員,因為身為全職媽媽,在孩子即將上小學前的這個階段,還有家裡有另一件事情同步在處理,真是可說是分身乏術,欲推乏力啊~
只希望在我能力所及的這個階段,還能有機會把《梅の醋》推廣讓更多人品嚐過它的美妙滋味。
這或許就是我身為創業者內心唯一的願望吧!🥰